视力检查结果查询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临沭县视欣近视弱视服务站
联系人:胡站长 陈欣 高云
电话: 0539-6271688 6281688
手机: 18669538883 18805391688 18563351688
地址:①正大街杏林御园北沿街(新政务大厅对过)②苍山南路兰亭文苑沿街
近视眼的预防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母乳中含有一种名为“DHA”的物质。它是改善婴儿早期视觉发育的主要元素,可以让眼球更规则地生长,从而减少患近视的几率或是减轻近视程度。同时,DHA对视网膜内感光细胞的发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和是否会患近视有关。
而且新加坡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长大的儿童,以后患近视的几率要比那些非母乳喂养的儿童低大约50%。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新加坡的797名10岁~12岁的儿童进行医学检查,同时还向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他们每周读多少本书等。研究结果显示,甚至在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之后,母乳喂养的儿童患近视的几率仍是非母乳喂养儿童的60%。
看远,是防治近视的根本!
阳春三月,暖风轻拂,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放风筝不仅是我国民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随风送病”的健身法,它最大的益处,在于防治青少年近视。
近视的发生与长时间或长期近距离阅读有关。近距离阅读,可使眼睛调节视力的睫状肌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只有看远时,睫状肌才会自然放松,痉挛得以缓解。放风筝不正是使人逐渐看远吗?
按中医养生观点,目为肝之窍,肝禀风木,主生发,性喜条达,与春相应。阳春三月,风筝在万木披新之时,随风而跃动,正合少阳升发之机,此时人体肝气舒展,肝血上输,精津上涌,目得精血濡养化而为视,明辨五色,因而古人言,放风筝“最能明目”。
因此,建议那些想要防治近视的青少年,莫为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和名目繁多的保健法所惑,不如去放风筝吧!
近视眼的预防
一般青少年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节紧张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行解痉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
预防措施:必须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他们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尺。学校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材。
2、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现在的手持设备还有电脑的使用距离与读书写字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时间)
3、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写字时间不要过长。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7、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看电视时室内应开一盏支光小的电灯,有利于保护视力;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含甲种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胡萝卜含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多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
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补锌最好服用蛋白锌,如新稀宝片。
对近视要分档防治,抓早抓小。 积极矫治和防止深度发展。如果已发生近视,要到医院去验光,配戴适宜的眼镜。假性近视可采用远雾视法、 推拿操或晶体操以及物理疗法、药物等进行矫治。
9.打羽毛球、乒乓球可防近视在打球过程中眼睛须快速追随羽毛球和乒乓球这类灵活性很强的“小球运动”轨迹变化,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防治误区
误区一:孩子还小=假性近视
流传甚广的“假性近视”的概念,仍为很多人所接受,家长一听到孩子近视时不禁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许多人相信“近视眼有真假之分”,假性近视是可逆的或早期阶段。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给“假性近视下的定义:一过性用眼视近过度所致的视力下降,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后,视力恢复正常者称为假性近视。但在临床中,我们已经很少看到真正的假性近视(据统计不超过3%)因为这个时期是非常短暂的,等孩子出现症状以后再来看医生,大部分已错过了这个时期。一经散瞳验光,已经有近视,而不是假性近视,这是和年龄无明显联系的。所以海内早在一年前已有眼科专家提出:近视不宜分真假,目的就是防止已近视者因为“假性近视”的观点而延误正确的治疗。在国外,眼科界几乎不提假性近视的概念。
误区二:早戴眼镜=促使近视加深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过多看到的事实是:学生的眼镜度数在逐年增加。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眼镜越戴越近视。事实上,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观察证实,戴不戴眼镜与近视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近视的发展与用眼过度、视疲惫有关,有一部分与眼疾有关。从学生逐年增加的学业负担及学习时间的不断延长(有的在假期还在补课)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所以医生认为,对于视力低于0.5者,都应配戴合适的眼镜,首次配镜应到正规医院眼科做具体眼科检查,排除眼科疾患,散瞳、验光后配戴合适的眼镜;低于1D的近视,只学习时配戴,平时应注重劳逸结合,及时休息(每学习30-40分钟,应远眺或按摩眼球)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看近的时间方为上策。
误区三:近视眼=不正常
近视的本质相称于照相机聚焦。出现视物模糊是因为镜头(角膜及晶状体)、底片(视网膜)等各种组件的光学不平衡而呈现出的近视屈光状态。遗传、营养、体质、学业负担、不良的用眼习惯都是致病的原因,在我国,不良的用眼习惯加之学业负担过重是构成后天性近视的主要原因。所以专家认为,近视是人类适应看近的一种表现。轻、中度近视(6D以下)假如不合并眼底异常,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不能认为是一种病态。
误区四:激光手术=根治近视
从美国FDA正式批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但公众对于手术的熟悉却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神化手术效果--“包治近视眼”。针对每个人的角膜厚度、前房深浅、角膜弧度、角膜地形图等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能完全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手术的,必须通过术前检查才行。另一种观点是完全否定手术治疗,认为“治标不治本”无视另一事实,对于中、低度近视而言,十多年的实践已证明:激光手术效果确定、稳定而且可靠,手术方法的改进日新月异。
护眼误区
调查发现,目前最重视视力保护的是青少年及其家长,而二、三十岁以上的成年近视患者连续疲劳用眼的情况也更严重。更有甚者,有六十多岁因为大量近距离废眼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近视患者存在用眼卫生的误区,他们认为,视力也会随着身体发育的结束而定型,定型后视力问题就不会再恶化,所以也无须太关注视力保护。实际上视力是不会定型的,根据统计调查由于不注意保护眼睛,过度进行视近性的学习或工作,导致人成年后近视又发生和发展,所以就近视问题而言,几乎不存在“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的年龄。
用镜误区
眼镜不存在“超期服役”
调查发现,在使用树脂镜片眼镜的公众中,35%的受访者平均1年或更短时间内更换一副眼镜,35.9%的受访者平均2年左右更换一副眼镜,29.2%的受访者每三年或更长时间更换一副眼镜,36.4%的受访者在眼镜用坏的情况下再更换眼镜。